登录 | 注册
会议通知下载     
第二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报道
2012-12-2 09:00

2012年12月1日,第二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召开,该论坛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承办,由上海市胸科医院方唯一教授、高文院长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向定成教授担任此次论坛的执行主席。

本届论坛的重点在于进一步聚焦国内胸痛中心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两大主题组成:胸痛中心论坛及相关主题报告,胸痛实际临床处理的专题报告,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了22场主题报告,主题讲者和200余名参会专家和代表就当前胸痛中心建设和急性胸痛处理的热点问题做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论坛回顾了近年来胸痛中心建设的发展历程,尽管胸痛中心的建设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好,今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这两家医院率先取得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正式认证,成为国内首批通过国际认证的胸痛中心,较快地完成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市场总监Deborah Koeppen女士介绍了胸痛中心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国际认证的流程,胸痛中心是在美国已经普遍采取的诊疗模式,多年的实践证明,它能够很好地实现快速分诊,由于治疗过程的标准化而减少误诊与漏诊,提高救治效率,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创始人 Lee Garvey 教授则从专业的角度阐述了胸痛中心在美国成熟运行后对临床的实际获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向定成教授总结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经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从年平均D2B从前一年度的127分钟缩短到72分钟,最短月平均D2B达到46分钟,最短记录21分钟的国际先进水平,并利用远程监护系统创立了“远程ICU“和”移动ICU“的新型医疗模式,并据此与周边地区多家基层医院建立了急救物联网,对于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胸痛中心专家可以实现与现场医生共同监护,并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抢救,从而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方唯一教授则着重介绍了胸痛中心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救治方面的意义,胸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症状,造成急性胸痛的原因多样,主要涉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急性心梗是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重的病症,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较高。一旦发生胸痛,需要争分夺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现、确诊并救治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初期90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通过胸痛中心建设,减少了各个环节的延误包括与120急救中心的无缝结合,急诊一键启动,缩短了急诊患者的自发病到得到有效救治的黄金时间。

专题报告环节针对胸痛中心实际处理的焦点问题做了逐一讲解和分析,讲课专家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流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管理流程,指出处理重点在于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简单的方法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对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进行相应处理,尽可能缩短诊断时间,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冠心病症状存在多样性,对于少见症状也要想到合并高危冠心病的可能性,减少误诊误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OCT明确罪犯血管评价血栓病变和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减少微栓塞提高组织水平灌注的益处也得到各专家一致公认。急性胸痛介入过程中抗凝抗栓的应用时机和得益风险专家也进行了讨论,利用各种危险评估系统进行出血风险预估有助于减少出血并发症。对于急性胸痛的其他高危情况: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讲课专家也从基础和诊断以及临床处理策略做了详解。

最后闭幕式由霍勇教授主持,霍勇教授认为胸痛中心建设意义重大,尽管目前中国冠脉介入治疗呈井喷之势,但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仍任重而道远,在技术、资源分布和配置以及流程优化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同时也需要清晰的认识积极的开展长期预防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心血管病对人群的危害,相信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以及预防观念的深入,期待中国心血管病的标化死亡率拐点早日出现。



版权所有: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中国胸痛中心验收工作办公室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1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门 诊8楼16号房,邮编:510010下载会员登记表
咨询电话:020-88654530 邮篇:510010 E-mail:ccpc@cpccn.org 网站24小时技术支持热线: 18611015128
所有与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相关的资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9653号-1